在年初圆满落幕的“新质生产力·培养未来人才·更高质更高效”研讨会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他们在领域内的深厚造诣与丰富经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启发性的观点,也为现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与见解。每一位演讲嘉宾的分享都充满了智慧与思考,激发了我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无限畅想。
本系列文章将逐一呈现每位嘉宾的主题演讲内容。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来自王义南先生的精彩演讲内容,他在此次研讨会中分享的主题是《软件项目管理促进新质生产力实现》。
演讲嘉宾:王义南
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核心专家
软件项目管理标准簇主要执笔人
计算机硕士
PMP
iSQE主题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软件项目管理促进新质生产力实现》。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首先,探讨新质生产力与软件产业之间的关系;其次,介绍我们所认知到的软件项目管理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着重介绍中国软协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系列服务中的一些标准和实际的服务内容。
首先,我们国家现在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率和高质量特性的先进生产力。软件行业无疑在新质生产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软件以其快速迭代更新的技术特点,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创新的驱动地位。其次,我们常常讲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软件产业深入到了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通过高科技,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形成了新质生产力。
具体表现上,大家所熟知的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的生产方式。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大家知道在国内,我们现在讲AI通用大模型、解决卡脖子问题而开展自主国产芯片的研发、工业软件等不断出新的成果。随着我国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逐渐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这些创新成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软件产业这几年属于快速增长的阶段。2023年,我国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业务收入12万亿。2024年前三个季度,软件及其服务业实现了产值10万亿,利润率超过10%,从业者超过950万,项目管理人员近300万。
刚才有老师提到“软件定义一切”,有一个说法是未来的企业都会演变成软件企业。软件确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不断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以及商业模式。以工业研发和生产流程为例,工业APP和工业大数据软件贯穿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各个关键环节。数字化设计工具以及数字化、数控化普及率都已经得到大幅提升。当然,我们国家的软件产业还是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很多软件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的操作系统,工业软件也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的规模和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开发和维护的难度变得更大。软件价值失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个问题,我们国家还是缺乏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国外的项目管理标准已经引进中国多年,但在软件行业里,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并且能够达成行业共识。软件的从业人员以及软件企业,特别是一些企业的高层,对项目管理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刚才也讲到了人才培养,行业有很多计算机大类专业出来的人才,他们可能懂技术,做到一定程度后提升为项目经理,他们对项目管理的整套知识体系缺乏系统化的学习。所以,人才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础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在行业里缺乏项目管理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还是要重视软件项目过程中的数据收集,这些有效的数据才能提升我们分析决策的正确性,也能为行业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关于软件项目管理与国际化,我们国家是全球项目最多的国家,我们现在有众多项目案例,能否把这些案例进行很好的总结,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向世界输出我们的声音,输出我们的智慧,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要应对上述问题,要走中国的软件项目管理标准化之路。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首先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有了标准以后,基于这些标准来打造服务体系,赋能于我们的软件企业,提升项目的成功率。所以,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提出“立足标准、传播思想、赋能组织、创造价值”。根基是中国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基于这一体系对企业进行赋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项目管理这一套理论和方法,更好地为客户创造相应的价值。
第三部分,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所打造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系列服务。首先介绍中国软协的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软协的直属分支机构,是国内推动软件项目管理标准建设与落地实施的单位。我们致力于推广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信息服务业相关的理念、标准、工具,助力企业的项目化经营。图上展示了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所打造的服务标准和体系。最上层我们打造了一套软件项目管理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标准,以及针对个人的软件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能力评价标准,还有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平台的评测标准。基于这些标准,我们实施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产品。我们认为推广我国软件项目良好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们也打造了卓越软件项目评价基准,并且基于基准,现在正在开展卓越软件项目案例的征集活动。今后我们也计划会每年举办项目管理工具的评测和推荐。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在打造这套服务体系的同时,也开发相应软件支撑平台,比如线上学习系统、线上考试系统以及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平台等。
这张图给出了中国软协的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了目前八个标准,其中包括企业类的标准、人员类的标准、专项类的标准。刚才谈到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标准属于企业类的标准,软件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能力评价指南属于人员类的标准,卓越软件项目评价基准属于专项类标准。这八个标准中的六个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大家可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查询得到。
下面重点给大家介绍几个主要的标准以及相应形成的服务产品或内容。首先是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评估,简称CPMM。CPMM标准主要是结合了国外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以及中国特色,聚焦于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是评价企业组织极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标准。这个标准是聚焦于价值实现,致力于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企业通过参加CPMM评估,能够实现对标,提升企业自身项目管理水平。整个CPMM评估对象是面向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企业。2022年5月10日,中国软协正式启动开展了CPMM评估工作。
企业进行组织级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估(CPMM),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级是最低级,第一级是最高级。第四级我们称为基本级,第三级称为标准化级,第二级称为体系化级,第一级称为持续优化级。基本级(4级)就是如果企业在做项目的时候遵循了项目的基本流程,包括立项、执行与监控、结尾等,就达到基本级要求。标准化级(3级)是指在组织层面建立项目管理的过程和规范,企业内所有的项目都按照组织规定的流程进行项目管理活动。在标准化级,更注重实现项目的价值和成果。体系化级(2级)是更注重企业从项目组合、项目集以及项目的角度,整体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持续优化级(1级)是企业需要有持续创新和变革来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整个评估,企业不需要从第四级到第一级逐级申请,如果企业觉得满足第二级,可以直接申请第二级,甚至申请第一级。通过评估的企业。获得中国软协颁发相应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等级证书。各个地方软协是作为评估机构,包括上海软协也是CPMM的评估机构。整个CPMM的评估有三层要素。一层要素4个,二层要素14个,三层要素50个。一层要素包括:(1)前置条件,指企业的规模、财务、行业背景,便于评估专家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2)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指企业在组织架构、组织文化、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相关方等组织驱动因素方面能否很好地支撑和保障项目完成;(3)项目级管理能力,指在做项目时,是否遵循企业项目管理的规范和流程;(4)前瞻力,企业要长久稳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创新应变能力,前瞻力包括领导力、创新力和敏捷力。
第二介绍针对个人的软件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能力评价(简称SPMP)。这是面向软件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2023年7月,中国软协联合地方软协正式开展SPMP评价工作。总体来说,根据人员的知识、能力、经验进行评价,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高级主要针对企业PMO负责人、项目总监、分管项目的副总等岗位的人员。要求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工作经验,理论上要求有八年以上的项目管理工作经验。高级SPMP申报时不需要笔试,只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证明对项目管理的理论认知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和成就。申请人提供资料,我们有专家组进行评审,然后进行面试,合格者颁发高级软件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证书。中级和初级需要经过笔试,通常软协每年进行四次考试,采用机考方式。中级SPMP主要针对具有一定经验的项目管理从业者,要求三年及以上的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初级SPMP主要针对刚进入IT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以及软件工程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应的技术和工具,不要求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初级也可以针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学生。初级SPMP持证人员在学习理论后,今后能在经验者的指导下,部分承担项目管理的辅助性工作。SPMP初中高级合格者均由中国软协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证书有效期四年,四年后可以续证。SPMP的评估要素包括三层,一层有3个要素,二层有7个要素,三层有48个要素。一层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经验。知识主要是指项目管理知识以及软件工程的知识,其中项目管理知识包括范围、技术、质量、成本、变更管理、变革管理、敏捷项目管理等。能力主要指环境能力、个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环境能力主要是项目经理需要了解企业的战略、文化、治理、规章制度以及外界行业环境。个人能力主要是指与人打交道的软技能,比如沟通能力、谈判能力、领导团队、管理团队的能力等。经验是指对于中级和高级SPMP,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要求。
第三介绍卓越软件项目案例征集活动(简称SPE),这是基于《卓越软件项目评价基准》标准展开的活动。这项工作从2024年11月份正式首次开始,目前还在进行中。如果各个企业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欢迎参加。申报对象不限于IT行业的企业,只要做了与数字化、软件相关的项目,就可以申报项目案例。这项工作是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联合各个地方软协共同开展,目的是树立典型,推广最佳实践,希望中小企业能够从这些软件项目管理案例中吸取经验。整个征集活动工作还在进行中,截止日期2月15号,其后会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在4月份通过中国软协指定的渠道发布2024年卓越软件项目案例榜单。申请工作是免费的,没有报名费,但对于最后入围的项目,如果需要到企业现场进行核实,实际发生的成本需要企业承担。对于上榜的特别优秀项目,如果企业有意愿,可以协助申报国际项目管理奖项。
卓越软件项目评价域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卓越的基础,企业领导要对卓越有深刻的认知,以身作则,项目经理要有团队管理能力,相关方要共同创造价值,有项目治理的体制制度。第二卓越的实现,开发项目时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例如采用敏捷方式还是传统的瀑布方式,根据项目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对项目整个过程进行管控,特别是资源的调配管理。第三是卓越的证明,包括客户满意、项目团队成员满意、其它相关方满意,最重要的是项目有价值,有可持续性,通过项目给客户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些都是成功的标志。基于以上三点是评判是否是卓越软件项目。
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与全国34个省、直辖市软协共同构建了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我们刚才也谈过国际交流,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发起,在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申请了SIG Software,致力于研究在软件行业里项目管理的特征,今后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发布软件项目管理国际标准。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这几年通过标准的打造以及服务内容的打造,取得了一些服务成效。150多家企业接受了CPMM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服务,包括一些龙头企业。我们对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了160多场贯标活动,培养了几千名人才。软件项目管理专业人士(SPMP)能力评价考试在2023年底在全国32个地区同步展开,已有近1000人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以上是给大家汇报的,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专委会所做的服务内容。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认为软件项目管理能够推动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因为通过软件项目管理能够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软件项目管理获得精确的数据来支持决策与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本身就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过程,很多创新工作以项目的形式展开。所以我们认为通过做好项目,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推动创新实践。最后,作为中国软协项目管理专委会,致力于打造软件项目管理整体的服务体系,希望这套服务体系能够有助于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软件项目管理能够助力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说软件项目管理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谢谢大家!